【 信息发布时间:2009-05-08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排查廉政风险,健全防控机制,就是借鉴风险管理系统控制等科学理念,通过“找、防、控”三个环节,建立起融教育、制度、监督于一体的从源头上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新机制。在广泛宣传发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腐败风险防范意识的基础上,通过“找”,有效地识别工作中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建立不想违的思想防线;通过“防”,从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制度执行力入手,寻找积极预防廉政风险的途径,形成规范化、操作性强的防控模式,建立不能违的制度防线;通过“控”,把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贯穿于行政和业务运行各个环节,控制、化解发现的廉政风险,使党员干部的保护、监督措施落到实处,建立不敢违的警示防线。
据了解,综合十二组在宿迁市规划局开展的“排查廉政风险、健全防控机制”工作,从4月下旬开始到6月底基本结束,分组织宣传发动、清理行政职权、排查廉政风险、清理整合制度等四个阶段进行,把该市规划局机关各处室、局各直属单位及全体工作人员全部列入排查的对象,重点排查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操作风险,并对廉政风险问题发生的原因、风险级别和防范措施等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在预防和控制方面,综合十二组在市规划局首先加强廉政制度学习教育,将廉政制度汇编成册发放到全局干部、职工,利用学习日、党课等有针对性开展集中学习教育。使全局干部职工全面了解、熟悉制度,明确有关廉政规定和要求,增强执行制度和遵守规定的自觉性,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其次是建立廉政预警、动态监督和保护挽救的风险控制机制,实行诫勉提醒、诫勉督导、诫勉纠错“三诫勉”制度,发挥风险预警、风险处理、风险分析“三风险”功能,加大对难以防范的风险点进行有效控制。第三是加强网络预防监控平台建设。借助规划网上的行政、业务系统,形成廉政风险防控的一种新模式,通过网上行政、业务流程的优化、固化和程序化,实现行政审批和重大事项决策等各个重点环节的实时监督和数据测量,有效控制廉政风险因素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