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对于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淮阴区围绕市创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城区绿化建设,成效显著。
规划控绿。一是严格执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其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加以实施。二是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绿线”和“绿色图章”制度,并对社会公布,明确划定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严格按规划确定的绿线进行绿化管理。三是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创造条件扩大绿地面积,城市规划、建设、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互相协作,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实行跟踪管理。
全民造绿。一是利用春、秋两季全民绿化造林活动,营造全民造绿高潮,进一步加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辟建义务植树基地,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二是寻求全民义务植树形式的多样化,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绿化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度。
整治补绿。全面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整治梳理、挖潜增绿为手段,通过全区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对全城区范围进行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实现城市整体环境面貌的进一步优化,城区整体品位形象的进一步提升,为创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拆墙透绿。以“还绿于城、还绿于民”为原则,对具备透绿条件的单位,一律拆除实墙,改用通透围墙,并在墙内外建设绿地。根据不同建筑的不同风貌和特点,修建与之风格相协调的通透围墙。建设开放式机关、开放式学校、开放式企业,开放式社区,最大限度地拓展绿化空间。
文化建绿。以“绿化为本,文化为魂”,彰显城市的人文内涵,提升城市的精神主题,打造城市的文化特色,展示城市的特有魅力,改善城市的景观效果,使文化和绿化相得益彰。
立体造绿。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开展立体绿化,积极推广临街墙面、桥墩、露台等垂直绿化,多形式、多方位为城市增绿。利用城市空隙与边角地带,广植花草和乔灌木,消灭裸露黄土。同时倡导城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增加屋顶绿化,达到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遮阴覆盖、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的目的。
科学养绿。依托科学技术,提高绿化水平。充分发挥园林主管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城市园林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加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提高选种育苗、栽培管护的科技含量。加强城市绿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绿化科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法规护绿。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破坏绿化的违法行为,坚决遏制乱砍乱伐树木等毁绿占绿现象,切实保护绿化成果。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