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8-10-16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据了解,在引领了南京城市建设20年后,1990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2001年做过修订)即将于2010年完成其历史使命。目前南京市已经启动了下一个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早在去年9、10月间,南京市规划局曾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总体修编前的公众意见征询活动,收到1.6万份、20多万字的市民意见和建议,为开展总体修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这次18个专题研究、18个专项规划向社会公开就是在去年公众意见征询基础上的再深入。
这次公众意见征询中针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共设置18个专题研究、18个专项规划。这些专题研究、专项规划是市规划部门经过多方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为确保这次征询内容的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市规划局重点做了以下6个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指示要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市长蒋宏坤先后专题调研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听取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准备情况并作指示。朱善璐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科学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规划也是引领南京科学发展的龙头和首要环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是南京启动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刻面临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关乎今后20年甚至更长时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朱善璐书记强调,“要继续做好规划纲要的细化工作,反复咨询论证,特别要深化调研工作”。蒋宏坤市长要求,“新一轮总规修编要突出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南京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定位和要求,统筹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城市建设与郊县发展,产业发展与文化?;?,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彰显等方面的关系,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和兄弟城市好的经验做法,严格按照程序推进,确保规划修编的高质量、高水平,使之真正成为未来20年指导南京发展的纲领性、权威性文件”。江苏省建设厅周岚厅长等领导就南京总规划修编工作专程指导并作指示,提出要求。
二是深入系统组织好《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自2007年7月至2007年10月中旬,南京市规划局组织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市规划院等多家大中院校和科研单位从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研究、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回顾和积极应对新时期城市发展形势的需要视角,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相关报告。研究的内容是,城市目标和定位研究主要包括在新的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区域(全球、国家、长江三角洲、南京都市圈)中对城市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的巩固和调整、以及相应的战略措施;就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进行研究,主要针对南京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现状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城市发展目标和定位,提出南京未来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调整的方向、模式、空间布局;就人口和城市化问题研究,主要包括南京城市化问题研究,分析目前南京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和内部结构,以及区域人口迁移的研究,提出南京人口政策建议,提出适宜的与城市发展战略相配套的人口规模,提出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就土地等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空间发展研究,分类提出约束条件,研究约束条件。提出近远期的极限规模、适宜规模;在约束条件下的空间结构优化和促进(建构城镇体系、城市的成长边界);城市发展的模式研究(内涵和外延的发展问题);文化特色塑造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深度解读南京城市文化的特色与内涵,立足传承和创新,研究展现城市文化底蕴、维护城市文化多样性和彰显南京独特文化魅力的建设途径,提出南京城市特色塑造规划建设模式;就和谐社会建构进行研究,主要是转型和快速发展期间的城市发展矛盾,以及从空间功能布局、城市发展战略角度如何建构和谐社会等等。
三是组织了知名专家、学者的意见咨询。今年3月30日,由南京市组织了“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专家咨询会”, 16位国内顶尖、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方面的知名专家,包括两院院士吴良镛、两院院士周干峙、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晓丽、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吴志强等专家参加会议。专家们在审阅规划成果文件、听取市规划局和有关规划编制单位汇报后,对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如城市定位、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城市交通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为做好总规修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是加强行业部门的调研和沟通。为统筹协调好总体规划修编主体报告与专题研究,以及相关专题研究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总体规划修编成果的质量,南京市规划局张嵩年、张际宁、周一鸣、叶斌、刘青昊等局领导分别带领市规划局总规修编项目组主要人员相继走访了市发改委、经委、国土局、市政公用局等30多个专题牵头部门和有关区县,就专题专项研究工作进行沟通。
在沟通协调过程中,南京市规划局向各牵头部门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方法、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运行的基本情况,并听取各牵关部门和有关区县领导班子对本行业、本地区发展构想和规划需求。
五是开展兄弟城市进行调研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由局领导带队先后赴深圳、广州、重庆等市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调研学习,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
六是市民公众意见的征询。去年10月,他们与《南京日报》联合组织了“南京城市规划市民意见咨询”活动,从近年来编制完成的近400项规划成果中遴选了88项事关民生、保障城市公共利益的规划,通过《南京日报》和“南京城市规划”网站、展览馆等向社会展示,了解市民对已编制和部分实施的规划的评价,征求公众对未来城市规划工作的建议,征集市民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建议意见?;疃诩洌切绿碇昧斯婊鞫估莱?,组织规划人员深入13个区县,走进社区、走进街道,进行现场咨询。整个活动为期一个月,收到咨询意见表16000份、约20万字的市民意见。这些意见,他们组织专人进行了梳理,有的已经融入到这次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中。
这18个专题研究与老百姓是戚戚相关,如南京城市人口规模和布局研究,提出了对南京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和区域功能的定位、南京适宜的人口规模,明确了南京人口结构和空间优化布局的方向。同时,还提出了南京作为滨江城市和丘陵城市的气象条件特征,修编提出将在对多年来南京城市发展与气象特征相关联性的基础上,从构建优良人居环境的要求出发,对南京城市空间布局方案提出最佳的方案??悸堑绞忻癯鲂斜憷头乐钩鞘谐鱿纸煌ǔ毕刀孪窒?,此次修编将按照居住和就业相对平衡的原则,完善城乡规划用地布局。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各种预想不到的自然灾害就会随之而来,此次总体修编提出了南京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的研究,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专题就南京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各种灾害,提出综合的防灾减灾的目标要求,形成抗震、防洪、人防、消防等专项规划。
据了解,目前南京医疗布局相对集中、分布不均。此外的18个专项规划中提出了对南京卫生设施规划的现状进行评估,提出市区两级卫生设施的布局方案和近期建设规划。同时根据南京区位和卫生资源的优势,从增强南京医疗服务区域辐射力的视角,研究确定南京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在教育设施布局和体育设施布局上,根据城市总体布局及人口分布特点,提出教育设施及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除此以外,18项专项规划中,还涉及历史文化名城?;ぷ芴骞婊?、绿地系统规划,文化设施布局、旅游产业、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城乡综合交通总体规划等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