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8-09-01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专家娜塔丽·思希女士在本次会议中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当前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几种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她将当前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为两类,以始于1990年的BREEAM(建筑研究建立及环境评估方法体系)和1995年的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中的领先方法)体系为代表的体系归纳为第一代评估认证体系;始于2002年的国际SBTOOL(实现可持续建筑的方法)体系与德国新推出的DGNB(德国建筑可持续品质)体系定义为第二代评估认证体系。相比前者,第二代评估体系中加入了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标准。
据娜塔丽·思希女士介绍,SBTOOL体系适用于所有国家,其中涉及到室内气候质量健康舒适性、社会和经济、城市规划观点等方面的评估。而DGNB体系将标准划分得更细致、完整。它包括了五个部分: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功能质量、技术质量、程序质量以及场址选择等。经济、社会文化功能质量两项指标是其中最大的亮点。其中经济一项包括了建筑生命周期的费用和建筑价值发展的评估,社会文化与功能质量包括健康性、热舒适度和满意度、功能性、设计质量、变革(即创新)和设计程序等方面。它也充分考虑了气候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并欲向全球推广。
结合中国绿色建筑标准的发展现状与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比较,专家们普遍认为,加入经济和人文的因素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将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专家开彦教授指出,在工业化技术配套相对成熟的德国,细致严格的标准体系推广起来相对容易,但是在绿色建筑所需的产业链欠发达的中国,像DGNB这样的体系实施起来将很有难度。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