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整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已在赣鄱大地推进得如火如荼。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和谐创业和富民兴赣,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村庄整治工作在江西,可谓势头正猛,风景独好。
今年8月,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一行对江西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查与考察,报告呈国务院后,以赣州、宜春、吉安等地为代表的江西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的实践与探索,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与赞扬。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总体要求。这无疑对江西推进村庄整治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很大的推动。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村镇。至2004年底,全省共有小城镇1647个,其中建制镇771个(含68个县城关镇),集镇876个,村庄18.24万个,其中村委会16507个。村镇总人口3734.1万人。居住在村庄的人口3078万,占村镇总人口的82.43%。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村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要抓好村镇规划与旧村改造这两个关键环节,以村镇规划为切入点,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长远目标,全面加强村镇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以规划为先导 强化调控作用
省建设厅确定用三年时间完成全省建制镇、集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与修编。全省基本形成县(市)、镇(乡)、村三级规划控制体系,按照“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思路,把完善县(市)、镇(乡)、村三级规划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与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了《江西省建设厅关于严格执行村镇规划,切实加强全省农村建房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按规划组织农房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的审批,坚决杜绝未批先建等违章建设,有效地规范了农村建房审批程序,确保了村镇规划的实施。赣县南塘镇石院村,充分利用蒲葵生态景观,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对村庄合理划分生产、生活、娱乐休闲小区,形成山、水、房和谐、社区服务功能齐全和现代生态文明村落。进贤县李渡镇北田村实行规划、领导、征地、设计、施工“五统一”规划和整治村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以村民为主体 确立自治地位
在进行村庄规划时,规划人员事前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事中要请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参与收集提供有关资料,配合开展各项基础工作,事后要将规划成果提请村民理事会审议,并向全体村民公示。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江西各地坚持不搞“一刀切”、“一阵风”,把村庄是否实施整治的决策权交给群众。江西村民自治的主要形式是“五老会”,就是由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组成村民理事会,负责处理村庄整治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由于“五老会”成员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公信力和号召力,是联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记者了解到,在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中,“五老会”始终发挥着农民意愿“代言人”、政府主张“传递人”和矛盾纠纷“调停人”的积极作用。
以功能为基础 改善人居环境
江西提出“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近期村庄整治内容。全省各地紧紧围绕健全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功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抓了四个方面的整治。首先是治乱,兴国县江背镇华坪村水南自然村在空闲地兴建突出山水田园风光的休闲活动场所,“吃农家饭,观农村景”,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次是治脏。各地在村庄整治中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厕所。丰城市张巷镇灌山村实行人畜分离和环境美化,农民通过自己投工投劳,花钱少、见效快、效率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治路。结合“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乡镇到行政村的公路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目前吉安、赣州、宜春等地大部分行政村已通水泥路或油路。行政村到自然村的道路主要采取政府补贴,农民采取“一事一议”筹措资金的办法解决。四是治水。在江西赣南地区的“改水”工作中,主要采用了引山泉水建自来水、推广“户户通”无塔式自动供水装置和在有水井的地方安装无塔式自动供水装置三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安全饮水和方便用水问题。与此同时,新余市渝水区姚墟镇的多数村庄按照“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要求,对村内外水系进行综合整治,使农村水环境大为改观,被首推为全省的文明村。
以质量为生命 加强整治管理
江西全省各地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在村庄整治上摸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南昌市政府明确按照农村人口万分之一的比例配备村镇建设助理员,已建成小康示范村108个;宜春市要求县乡两级必须建立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并按比例配备村镇建设助理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范围;新干县将各乡镇村镇建设管理站在编人员由财政差额拨款改为财政全额拨款,其经费由县财政负担50%,乡镇财政负担50%;余干县分片成立了6个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使县建设部门的职能有效地向村镇延伸;婺源县在建设局配备18名村镇建设助理员,分片包干对所有村镇的规划建设情况进行监管。省建设厅制定了《江西省加强新农村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办法》,赣州、宜春等地因地制宜编制村庄整治质量安全操作手册,南昌经济开发区蛟桥镇下罗村建立了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监理四方联动的村庄整治质量监管体制,确保村民住上安居工程。各地在村庄整治时还特别注重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以生态为灵魂 保护挖掘古迹
江西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仅次于福建,列全国第二;江西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遗存和深厚的积淀。珍惜、保护、挖掘和利用好各类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是塑造江西农村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省委孟建柱书记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的要求。赣州市提出了“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的思路。“一个保留”,就是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对具有客家传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古祠堂和纪念性建筑等文化遗产进行重点?;ず托奚?,彰显农村历史文化的底蕴?!傲礁黾岢帧?,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在新农村建设中,注意?;ど教濉⒑恿?、水塘,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注意体现农村的特色,村庄规划要克服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城市规划的倾向,建设田园风光型的新农村?!叭霾弧保褪窃诖遄魏徒ㄉ柚辛η笞龅讲煌粕?、不填塘、不砍树。婺源县以徽派建筑和优美秀丽的田园风光为特色,营造了“茂林修竹映村廊,飞禽走兽相对鸣”,青山绿水、白墙黛瓦的和谐生态环境,赢得了“中国最美乡村”的美誉。
以典型为示范 全面推进整治
省建设厅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先后宣传了宜春市旧村改造和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经验;新余市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的经验;赣州市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经验;吉安市“五通一气”村庄整治工作的经验;南昌市创建示范镇、小康村工作的经验。总结了高安市八景镇蔡家村、南昌市蛟桥镇下罗村、进贤县李渡镇北田村、兴国县高兴镇长迳村等十多个村庄的先进经验,推广各地村庄整治新做法,及时推广赣州市充分尊重民意,争取农民群众参与,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不搞强制实施的经验。省建设厅为指导全省村庄整治,多年开展“三下乡、五服务”(科技、规划、设计下乡和为农民建房、修路、改水、改厕、改善人居环境服务)活动为抓手,努力提高全省农村建房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组织百余名设计人员精心设计了30套村镇小康住宅通用图,无偿发送到全省广大农村,供建房户选用。赣州、宜春、鹰潭等市也结合当地实际编印了农村建房通用图集,深受农民欢迎。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十、百、千”村镇规划建设活动。
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于11月10日至12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召开,来自建设部等有关部委的领导和全国建设系统的同行将推广、学习江西省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
2005年11月11日《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