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5-11-26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在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加紧各种工程建设。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却面临着重重困难,在制定和落实“十一五”规划中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竞争加剧,催生四大问题
垫资、让利、压价、拖欠,近几年来这四个问题使建筑施工企业陷入发展缓慢的境地。
产业政策向房地产业倾斜,使垫资成为房地产业融资的一个手段。从建筑业的大环境来看,在整条产业链上,建筑施工处于下游。从产业发展史上看,建筑施工比较成熟,而房地产则是新生儿。国家前期也是为了使房地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制定了许多政策来扶持其发展。现在“垫资”和“房屋预售”甚至已成为部分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
竞争加剧,引发非正当竞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生存选择“垫资、压价、让利”等优厚条件来取悦于建设单位赢得市场。最初一些建筑企业还不屑于同他们竞争,但到后来随着市场的变化也不得不屈尊以求项目。
恶性循环,衍生新问题
企业利润的降低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工资水平明显低于房地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在施工一线成长起来的高级管理人员陆续转投到房地产企业。
在利润缺失的情况下,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铤而走险,降低工程成本、管理成本,进而引发新的问题。同样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利润,有的是将本应由企业管理的工作内容由分包单位代位管理,有的是在某些现场维护设施上减少投入,这样做在客观上为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利润,但却产生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拖欠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在大量工程款拖欠压力面前,被迫采取向下游单位缓期支付材料款、劳务费等,最终引发拖欠民工工资等社会问题。
整体水平难以提高,使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低端建筑市场徘徊,重大工程面前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不减。人才水平不高、管理水平不高,在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面前,可以说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以建设技术难度低的工程为主,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还可以施工,对超高建筑、异型结构工程则很难自主完成。
调整政策,规范市场解决问题必由之路
调整产业政策,使建筑施工企业有一个做强的良好环境。房地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企业,从市场规模及企业实力上来说都有了质的变化,可以说其市场自主生存能力已经具备。作为不合法的“垫资”行为,应该叫停,一方面是恢复法律严肃性的需要,一方面这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
规范竞争机制,完善淘汰机制,使建筑施工企业有一个生存的良好环境。应当彻底打破单一价格竞争机制,要真正把企业信誉、企业资质等作为与价格同等的因素引入到竞争中。同时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监控,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儿,把一些靠投机的小房地产企业挡在市场外。可以通过建立施工企业信用记录、加强资质审核等手段把一些管理差的施工企业淘汰掉,保障有实力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