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_全国空降约茶品茶,快餐200一次vx价格范围,炮约软件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省造价动态

南京5年共投入1550亿元 重点工程推进城市品质提升

【 信息发布时间:2008-01-16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 【关闭

 【龙虎网报道】1550亿元,这是过去5年南京在城市建设领域的投资总额。在过去的5年里,南京城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峰,山青了、水绿了、交通方便了、人居环境更好了,每一位市民都能明显感受到城市建设给生活品质带来的巨大提升。

  科学规划引领,拉开城市框架

  去年底,经过广大市民的“海选”,评出了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近期建设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外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10项5年来“最受市民关注的规划”。规划向市民敞开大门,和市民形成良性互动,这是5年中南京规划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巨变。

  过去的5年里,南京“跳”出老城,拉开了“一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框架,城区面积由243平方公里拓展到400平方公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规划由此展开,一批高水平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先后出炉,科学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亦逐步建立。

  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一城三区”的城市建设迅速展开。河西新城区基本完成以16幢标志性建筑为代表的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建成总长约75公里道路骨架及滨江公园和绿博园;仙林新市区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景观绿化10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长约46.2公里路网框架;东山新市区先后完成了道路建设、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改造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江北新市区10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迅速拉近了江南、江北区位落差。同时,老城环境改造和全市交通网络建设也顺利展开,老城新城、江南江北、城市乡村齐头并进、和谐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格局形成。

  重点工程推进城市品质提升

  80岁的刘维才站在风景如画的燕雀湖前久久不愿离开,“紫金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漂亮过?!闭馕辉谥猩搅旯ぷ髁艘槐沧?,有着中山陵“活地图”之称的老人说。

  从2004年2月开始,我市先后投入40亿元,将紫金山下13个自然村、9个居民片区和30余家大型工企单位搬迁,建设了梅花谷公园、琵琶湖景区、紫金山木栈道、下马坊公园等一大批开放式休闲景观,让南京市的人均绿地面积增加了1平方米。这就是堪称城市生态建设典范的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5年来,内、外秦淮河整治,明城墙风光带建设、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地铁一号线建设、城市快速内环建设、长江三桥、南京新火车站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成为新南京建设的点睛之笔。这些重点工程大大提升了南京的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推进了整个城市的品质提升。

  南京市建委的统计显示,5年来,我市的重点工程涉及到老城环境整治、新城建设的各个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市公路总里程达9799公里,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初步形成108.5万吨规模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公交运营线路网总长度增加1573公里,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了约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了4平方米,老城累计拓宽整治道路257条,建制镇人均道路面积增加了约2平方米。

  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保障市民享受城建成果

  先进的城市管理体系是让老百姓长期享受城市建设成果的保障。2005年9月,鼓楼区率先开始在城市管理中推行“数字化城管”模式。这种模式将全区25.4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7个街道95个社区共划分为1273个万米单元网格,并组合成40个管理片。每个管理片的情况都通过“城管通”数字传播体系和城管指挥中心直接对接,大多数问题从发现到解决不会超过1个小时。这项系统对解决长期困扰城市管理的渣土倾倒、占道经营、无证游商等问题有显著的效果。

  如今,我市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这套系统,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城市管理者能对城市运转中的各种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

  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强。5年来,修改完善了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容管理条例,出台了三部地方性法规以及一系列城市管理规章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市管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精细化的轨道迈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