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五大瓶颈 加快造价咨询业发展
【 信息发布时间:2007-12-27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要从深层次上去解决好当前存在的五大问题。唯有如此,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才能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实现新的突破。
瓶颈一:体制机制缺陷
多头管理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产物,如今仍然盛行。政府投资项目占绝对主体,基本建设实行分管体制,造价咨询业务分散到政府、设计、建设等部门和单位。定额、标准、价格又涉及多个部门管理约束。这样,“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最终无人对项目的投资管理负总责;二是工程咨询单位的业务范围、业务量受到了限制。
政府定价以政府指导价为主的建筑产品价格管理机制,价格水平是由政府指导和控制。建筑产品仍采用国家和地区统一定额计价模式。定额取定的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平均先进水平,并不代表施工企业的实际水平,不能反映出企业管理上的差异。
瓶颈二:行业竞争低下
缺乏独立和公正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现了脱钩改制,但从实质上看,这些机构与原利益集团真正摆脱关系还需时日。在此背景下,作为咨询机构生存、发展之本的“诚信”问题是一个永远的谜团,其独立性和公正性大打折扣。同时,业务范围狭窄当前,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业务多以编制标底和预结算审查为主,能够提供工程造价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的咨询机构凤毛麟角。
瓶颈三:行业管理薄弱
行业管理弱化,行业自律组织创建时间不长,一些基本的行业管理制度,如统一的执业规范、业务监管办法和收费标准等尚未建立起来;许多执业机构内部管理不规范,队伍不稳定,兼职挂名多,基础管理薄弱,对从业人员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这些问题必然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瓶颈四:风险意识淡薄
缺少专业责任赔偿与专业责任保险制度,风险意识淡薄,责任意识差。过去从业人员的工作依赖于单位,一旦发生诸如报错价、提供虚假造价信息等问题时,追查责任不明确。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从业人员因违法执业或因过错而致经济损失时,应进行赔偿,这种赔偿有时十分巨大,从而使从业人员面临较大的执业风险,甚至危及从业人员的生存。
瓶颈五:法律法规缺失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主要表现在:法规体系不健全,一些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调整,有些专业名词概念较为混乱;一些法规设置的处罚条款不尽合理,对于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处?;蛘叽ΨN蘖Γ还こ探ㄉ柚械那恐菩员曜脊娣?、推荐性标准规范,在制定、实施及修改方面透明度不够高,范围过宽,数量过多,标准滞后等;各地、各行业的细则和管理办法很多,不利于理顺各种关系。
对此,有关人士认为,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就必须要从多处着手,全方位建立一整套的体系。首先,要加快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项目管理办法,尽快建立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改变目前这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分段管理、机构重叠、行政干预、标准体系不完善、业主行为和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的状况。政府部门主要做好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工作,让市场发挥作用,实现职能、观念和作风的转变。其次,要加快建立和制定施工企业内部定额,正确反映施工企业个别成本?;菩泄こ塘壳宓ケ鄯ǎ┕て笠蛋雌笠的诓慷ǘ罾醇扑阃侗瓯?。按照“企业自主定价,市场形成价格,政府间接调控,社会全面监督”的方针,来改革计价依据和计价方法,逐步形成“市场形成价格、政府宏观调控”的价格运行机制。
要切实切断咨询机构与利益集团的关系,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脱钩改制。将有限责任改为无限责任,真正实现合伙人制。各咨询机构建立自己的经营理念、市场策略、企业标准、质量体系和发展战略目标,与境外咨询机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在竞争中壮大自己。同时,还要积极拓宽业务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包括项目投资估算、协助或代理招标、工程合同管理、支付和索赔管理等,把工程造价咨询与合同管理及工程项目服务结合起来,运用科学理论和先进专业技术提供更完善的服务。要参与国际竞争。不管是技术、知识、质量、管理和效益等方面的竞争,最终都归结到人才的竞争。要通过多种途径,尽快把从业人员培养成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
要转变政府职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自律管理的工作将主要落在各级造价协会身上。尽快建立行业自律制度和“清出”制度,加强监督,制止不良行为,对出现重大错误的专业人士或机构要予以公布,并在注册或年检时淘汰出局。协会应成为政府与咨询机构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要建立专业责任赔偿制度,使从业人员产生错误后都要进行赔偿,同时建立从业人员的“专业责任保险”制度,使专业责任风险通过市场手段转移,从而减轻执业风险,切实保障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证有序规范运作。在国家已有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制定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配套法律或行政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