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_全国空降约茶品茶,快餐200一次vx价格范围,炮约软件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省造价动态

三大问题困扰咨询设计企业“走出去”

【 信息发布时间:2007-08-22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 【关闭


     问题一:陈旧的组织结构,老套的运作方式
     这种老与旧,首先表现在工作分工上。工程承包虽然在我国是新兴行业,但在体制上却传承着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分工,搞工程的专搞工程,搞设计的专搞设计,设计院只管画图纸,施工单位照图纸施工,界限分明,互不越雷池一步。这样一种状况近年来虽有所改变,但并未有根本性的变化,长期的隔阂使得双方互不了解。让设计单位牵头做总包项目,一旦进入工程实施的管理领域,便手足无措了,“走出去”的龙头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是管理方式。为了改变单纯搞设计的缺失,我们的咨询设计单位也设法从经营范围和人员组合上进行调整;但从表面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而整个企业管理的架构不作改变,照样难以承担国际工程项目。近几年,我们的咨询设计单位,虽然或多或少的都在进行着改革改制和机构调整,但传统型的、机关式的管理模式大多未有根本改变,管理结构中存在的条条块块既束缚了人们的手脚,压抑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又阻碍着信息的流通,窒息着企业的应变能力,更造成了企业内部有形无形的损耗,使企业失去了它本该有的机动性、灵活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作为国际工程项目的实施者,其工作体制是要与项目的要求相对接的,做不到这一点,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
     再次是运作方式。直到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以流程为主导、以项目管理为实施形式的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尚属隔岸观火,还是固守在金字塔型的管理框架之下运作项目,一个个生硬连接的环节使工作进程不畅,笨拙的指挥调度使有限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粗放型的管理使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为空话,而对使用现代的项目管理工具的陌生更加重了我们的经营负担。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墨守成规,凭着老经验办事,自以为在国内行得通的,在国外也能行得通,不愿拿出时间和金钱,认真去研究学习当代最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去改善自己本已不适用的体制。
     问题二:不懂得充分利用项目承包干系人
     在目前国际承包市场上的通行做法中,项目承包中的干系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项目总承包中,诸如律师、设计师、测量师、咨询顾问公司等干系人更是不可或缺的。而我们绝大多数公司还没有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干系人,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我们许多公司还是习惯于国内几十年的工作方式和固有观念,对干系人在开拓市场、承包工程项目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意义无所认识,比如,西方国家的企业早已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律师的作用,形成了利用律师为自己去寻找合适的工程承包项目,利用律师去寻找最佳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利用律师去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利用律师去保证项目的最终完成这样一套完整的概念;而我们的公司只是在项目出现问题了,与业主或分包单位发生矛盾的时候才想起律师,而这时候再请律师已经晚了。二是舍不得花钱。请干系人要付较高的费用,特别是请外国的知名律师、设计师、咨询顾问公司,更是觉得对方要价太高,要么一概不请,要么就找国内的,用自己人。表面上看,价钱是便宜了,可是工程承包上的风险却没有躲避掉,出了问题官司打不赢,成本不降反升。国内亦有成熟的工程承包公司业务人员对此深有感触:与其请便宜而无用的干系人,还不如不请;与关键的干系人计较,结果是得不偿失。举例来说,有的工程公司与设计单位在设计费上斤斤计较,把设计费压得很低,自以为精打细算降低了成本,却没有想到,设计上的一个小小动作,就会让损失远大于设计方面的支出。只在小处着眼,是小生产者的习惯作风,搞现代大生产,一定要丢弃小里小气、抠抠缩缩却又得不偿失的行为模式。
     问题三:低价竞争
     许多公司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采用的经营手段似乎只有一个,就是低价竞争。为了低价,把利润压得低之又低;为了低价,把干系人统统省掉,不要律师,不要测量师,不要咨询顾问,就靠自己包打天下。甚至有的企业在工程造价中把利润降到零,还标榜说是要在索赔中取利。殊不知,这种盲目的低价,实际是把风险全部背在自己身上,把风险系数放到最大。许多业内人士评论说,这不是在做生意,这是在赌博。二十多年来,不少企业都如此地“走钢丝”,陆陆续续地掉了下来。如果时至今日还要交这样冤枉的学费则实在是不应该。要想在国际承包市场上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真正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要想树立中国公司的正面形象,就一定要丢弃低价竞争的低级手段。
附件: